食管癌術后并發癥分析及探討
【摘要】 目的 分析及探討食管癌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診治。方法 分析168例食管癌患者術后出現的常見并發癥情況,總結經驗。結果 有32例食管癌患者根治術后出現不同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0%,其中吻合口瘺6例,占18.7%,肺部并發癥13例,占40.6%,心律失常5例,占15.6%,吻合口出血與狹窄3例,占9.3%,切口感染4例,占12.5%,胃排空障礙1例,占3.1%。有3例因吻合口瘺合并感染性休克經搶救無效死亡,余恢復良好,治愈出院。結論 食管癌根治術后并發癥以肺部并發癥最常見;吻合口瘺最嚴重,且為主要死亡原因;嚴格規范手術操作,早發現、早治療、加強營養支持可以提高食管癌術后并發癥的治愈率。
【關鍵詞】 食管癌;并發癥;治療
作者單位:526060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中心 食管癌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外科徹底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切除腫瘤,消化道重建仍為一創傷較大的手術,也面臨一些相關的并發癥問題[1]。我科于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食管癌根治術168例,術后出現并發癥32例,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0%。本組對食管癌術后常見并發癥進行分析及探討,旨在提高此類疾病的防治水平,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組共168例,男112例,女54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6.8歲。所有患者均經上消化道鋇餐及胃鏡檢查病理確診,胸上段癌12例,胸中段癌92例,胸下段癌64例。根據PTNM分期,0期及Ⅳ期未見,Ⅰ期21例,Ⅱ期119例,?、笃?8例。
1.2 手術方法 全組食管癌患者常規做好肝腎功能、凝血四項、心電圖等檢查,術前予呼吸功能鍛煉,訓練咳嗽、咳痰等,營養不良者予靜脈使用人血白蛋白、維生素等營養支持,以靜脈營養為主,口服營養為輔。全組手術均取胃行食管重建術,經左胸后外側切口或右開胸頸胸腹三切口,向上游離食管至胸部或頸部切斷食管,全部予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腫瘤完整切除并清掃區域淋巴結,術中常規經鼻放置十二指腸營養管以備術后腸內營養。術后心電監護等密切觀察,發現并發癥及時處理。
2 結果
全組168例有32例食管癌患者根治術后出現不同的并發癥,總發生率19.0%,其中吻合口瘺6例,占18.7%(6/32),肺部并發癥13例,占40.6%(13/32),心律失常5例,占15.6%(5/32),吻合口出血與狹窄3例,占9.3%(3/32),切口感染4例,占12.5%(4/32),胃排空障礙1例,占3.1%(1/32)。有3例因吻合口瘺合并感染性休克經搶救無效死亡,余恢復良好,治愈出院。
3 討論
食管癌的外科治療主要為腫瘤完整切除并消化道重建。由于食管癌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涉及胸腔、腹腔及頸部等多個部位及器官,加上惡性腫瘤本身影響及術后營養支持原因,因而導致術后并發癥較多,且有些并發癥嚴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食管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國內報道差異極大,本組為19.0%。
3.1 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癥最為常見,楊訊[3]等報道發生率為19.5%。本組肺部并發癥發生率為7.7%,主要為肺部感染、膿胸、肺不張、胸腔積液、呼吸功能衰竭等。我們認為:①患者高齡、長期吸煙、口腔不潔衛生等為肺部并發癥術前危險因素。②手術創傷、失血等應激狀態,肺組織較長時間的擠壓牽拉所致損傷為術中因素。③麻醉藥物滯留,迷走神經興奮,引起氣管及支氣管黏膜分泌物增多[4],加上術后疼痛、膈肌損傷、胸腔胃等原因,引起患者術后咳嗽咳痰乏力為術后因素。故我們要求患者術前戒煙至少1周,指導患者呼吸功能鍛煉,并結合影像學資料、血氣分析、活動情況、臨床癥狀等指標對肺功能科學評估;術中盡量減少創傷,縮短手術時間,要求麻醉師術中每30 min膨肺1~2次并加強氣管插管內吸痰,防止肺內分泌物堆積;術后合理有效應用抗生素,結合霧化、祛痰治療,指導患者科學有效咳嗽咳痰,從而盡可能減少肺部并發癥。
3.2 吻合口瘺是食管癌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資料顯示,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為0~30%[5]。本組吻合口瘺為3.6%,而一旦發生吻合口瘺死亡率為50%。我們認為吻合口瘺與手術方式、方法及術后營養支持直接相關。術中我們要求:①完整切除腫瘤并淋巴結清掃同時,最大限度保留食管及胃的血液供應,同時勿損傷食管肌層,保持食管肌層與胃壁組織的完整性,從而維持吻合部良好血運,是預防吻合口瘺的重要環節。②保證胃部游離充分,頸部吻合時,應把胃壁與周圍組織適當縫合固定再行吻合,同時要求術中胃管留置到位,時刻通暢引流,減少胃內胃液蓄積,最大努力減少吻合口張力。③我們提倡使用吻合器,器械吻合具有操作簡便、省時、吻合確切、吻合切緣整齊及釘距均勻等優點,除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還能使胃食管黏膜對合良好,有效降低術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6]。④我們術中常規放置十二指腸營養管,術后采取靜脈營養與腸內營養相結合的復合營養,注意補充蛋白質及電解質,協調好晶體與膠體的比例大小,控制補液量及速度,全熱量足量營養支持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基礎。吻合口瘺發生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強營養支持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一般患者在術后突發不明原因高熱、胸背痛等癥狀,胸部X線檢查發現氣胸、明顯胸腔積液、縱膈增寬影等情況,則需要警惕吻合口瘺的發生,口服美藍或碘化油可以確診。對于<5 d的早期胸腔吻合口瘺,我們主張積極處理,盡早再次開胸修補瘺口或重新食管胃吻合,本組2例早期吻合口瘺,都予手術成功處理修補瘺口,1例恢復良好,另1例因后期合并膿胸,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而對于>7 d的晚期胸腔吻合口瘺,我們主張保守治療,及時施行胸腔閉式引流術,通暢引流;積極有效的加強抗感染治療;采取靜脈營養與腸內營養相結合的復合營養,充分營養支持,補充足夠熱量,這時十二指腸營養管的腸內營養尤為重要,是治愈吻合口瘺這一并發癥的關鍵,故術后我們要求明確排除吻合口瘺才予拔除十二指腸營養管。對于行胃食管頸部吻合的手術患者,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吻合口瘺,應及時拆除頸部局部縫線,使吻合口瘺口外露,口服生理鹽水任其頸部外流沖洗瘺口,無菌紗布覆蓋瘺口,定期加強換藥,注意補充營養,待其自行愈合,故頸部吻合的食管癌術后患者,我們認為不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均能治愈。
3.3 食管癌術后常見的心血管并發癥是心律失常,國內外報道發生率為18.6%~35.1%[7]。其中最常見心律失常有心房纖顫、心房撲動、竇性心動過速及期前收縮。手術本身創傷、術后疼痛、呼吸功能受限、缺氧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律紊亂,而食管與心肺相互毗鄰關系,則進一步增加了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此外電解質紊亂可直接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8]。因食管癌患者術前常合并營養不良,術中生理性補液至血液稀釋,術后禁食時間長攝入不足,胃腸減壓致電解質丟死,尤其低鉀血癥的發生,對心肌細胞電生理的影響最為直接。所以我們術后應加強心電監護,充分補充電解質,維持酸堿平衡,根據情況適當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注意控制輸液量,從而有效預防術后心律失常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Sziranyi E, MayerA.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ltrealment ofesophageal cancer. Magy Seb,2001,54(3):158161.
[2] 全雪梅,王者生,王振元,等.食管癌術后并發癥分析及探討.遼寧醫學雜志,2009,23(6):296298.
[3] 楊迅,劉金.185例70歲以上老年人食竹癌的外科治療.腫瘤學雜志,2009,15(4):327.
[4] 喬保安.食管癌手術并發癥的原因及治療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5(21):6566.
[5] 嚴仲瑜,萬遠廉.消化道腫瘤外科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147.
[6] 潘鐵成,邱雪峰,李軍.器械吻合與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術中的對比分析.
版權聲明:
1.十號范文網的資料來自互聯網以及用戶的投稿,用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免費閱覽。
2.《食管癌術后并發癥分析及探討》一文的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轉載或引用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3.如果本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