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防治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林業病蟲防治為研究對象,從林業病蟲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多方面分析當前林業病蟲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全面提升林業病蟲防治效果。
[關鍵詞] 林業病蟲;防治工作;林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 S7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1-70-2
1 林業病蟲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突發性病蟲害防治難
當前,林業病蟲防治工作中,突發性病蟲害防治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尤其是對于無預兆、大批量頻發的病蟲害防治完全超出了可預測范圍。這類病蟲害的防治尤其困難。例如,林業病蟲害中較為常見的南松毛蟲、蝗蟲等突發性病蟲害比較難以防治,且病害范圍較為廣泛,對林木的危害也較強,需要很長的防治過程恢復。
1.2 病蟲害種類較多
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病蟲害種類的增多,也是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難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越來越重視。隨著國家林業的發展,林業建設走向國際化,林業品種交換成為一種普遍情況。但盲目地引進新品種,必然會造成生態鏈的混亂,從而導致病蟲害種類增多增加,防治工作難度。
1.3 病蟲害發生面積較廣
根據目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困境,防治難點除突發性和多樣性外,林業病蟲害防治還面臨廣泛性的難點,導致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愈發困難。任何病蟲害的防治都會存在一定的耐藥性,同時病蟲害的繁殖能力也在逐漸增加,致使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面積擴大。尤其在某些林木品種較為單一的地區,由于缺少生物多樣性,使得病蟲害缺少天敵,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難度加大。
2 林業病蟲害防治原則
2.1 尊重生態規則
從生態學角度出發,林木、蟲害以及天敵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為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遵守生態法則,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在林木育苗、栽種及養護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節,創造一個利于病蟲害天敵生存、阻礙病蟲害滋生的生態環境,從而從根源上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2.2 保證安全性
森林生態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扮演各自角色,彼此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林業病蟲害防治時,需要考慮對當前生態系統的影響,還要考慮對今后生態系統的影響,從而靈活協調選用適當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方案,如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要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也可以同時采取多項措施,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互相輔佐,從而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保護生態系統不被破壞。
2.3 以保護環境為主
林業病蟲害防治應該以保護環境為主,主要是為了促進和恢復生態平衡;遵從自然法則,從綜合治理的角度出發,不排除化學農藥的使用;從病蟲害、林木、天敵以及環境之間的關系考慮,科學合理地選擇化學藥品。盡量選擇高效無毒的化學藥品,減少對森林中其他生物物種的傷害,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最好是充分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的控制力。
2.4 注重經濟效益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為了控制病蟲害的蔓延,保證其危害程度造成更小的經濟損失。因此,林業病蟲害防治時需要考慮到經濟性。必須要了解病蟲害發展程度、種類以及特征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蟲害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
3 林業病蟲防治策略
3.1 做好森林種植規劃
為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要考慮的是做好森林種植規劃,合理配置種植品種,從長遠解決病蟲害防治工作出發。根據森林氣候條件,重點考慮本地區內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種類,減少其喜食林木的栽種。多種植一些具有較強抗病蟲害的植物,降低病蟲害的適生寄主[1]。
3.2 加大對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
隨著我國林業建設的國際化,很多外來病蟲害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造成較大的困難。例如,美國白蛾在我國的華北地區(京津冀地區)、西北地區等較為多發,直接威脅當地的林業防治工作。因此,相關部門必須要高度警惕外來生物的入侵,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以及林檢部門要高度配合,協同作戰,堵截外來物種的入侵。同時,林業部門要堅持定期對病蟲害疫情進行普查,抓好監督工作,定時開展專項調查,一旦發現成規模的病苗死樹要及時上報。
3.3 加強林業的養護管理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與林業的養護管理不到位有關聯。因此,加強林木養護工作是降低林業發生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林業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巡檢,對于發現的長勢較差林木要及時施肥澆水,提升植物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秋冬季節要剪掉已發病枝條,加強植被之間的通風,降低病蟲害來源,為植被營造一個利于抗病害發生的環境。
3.4 利用病蟲害天敵開展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是當前最安全、對環境破壞程度最小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技術。利用病蟲害的天敵可以達到長效持久的防治效果。病蟲害天敵一旦在森林間建立了種群,便可長期對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發揮作用,這是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所達不到的效果。首先,要創造出利于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在森林間栽種多品林木,有利于病蟲害天敵的生存和繁衍。當前很多國家開展了針對植被保護工作的立法,根據當前的情況建立了全新植被保護立法標準,尤其是在生物防治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進展。
3.5 適當選擇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使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的主要目的是在治理病蟲害的過程中很好地保護天敵,對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物種危害較小。相對于傳統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有持續性作用,且會降低病蟲害的耐藥性。例如,使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一年噴灑2次,便可以明顯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如果使用化學農藥,一方面不能達到長期效果,在使用過程中害蟲會產生耐藥性,從而導致藥量的加大。除了Bt乳劑外,滅幼脲、花保及煙滲堿等都是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首選生物農藥[2]。
3.6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當前,化學農藥的使用一般都是在應急時候使用,主要對病蟲害進行靶向防治。選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要注意選擇毒性低、對森林其他生物物種傷害最小以及對周圍環境危害也最小的化學藥劑。盡量少用或者不用廣普性的化學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時需要注意經常改變農藥種類,防治病蟲害產生耐藥性。也要注意噴灑方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7 改進農藥的施用技術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時,通常采用常規噴霧方式噴灑農藥。但是這種噴灑方式只有25%~50%的藥量噴灑在植物葉片上,不到5%的藥量能夠停留在病蟲害上。因此,這種施藥方式不僅效果差,而且會使大量農藥流入到環境中對環境造成破壞。對于大面積爆發的林業病蟲害,經過周密設計后可以采用航空噴灑技術進行防治,提高噴灑效率。
4 結語
當前,林業病蟲防治工作難點在于病蟲害的爆發突發性、廣泛性以及多樣性。關于加強病蟲害防治方面,要做好森林種植的規劃工作和森林植被保護立法工作,同時盡量選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達到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參考文獻
[1]薦國柱.淺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18(3):20-21.
[2]夏志彬,石端富,高殿文.淺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8):118.
版權聲明:
1.十號范文網的資料來自互聯網以及用戶的投稿,用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免費閱覽。
2.《林業病蟲防治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文的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轉載或引用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3.如果本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