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街道辦事處工作總結
**區**街道辦事處2009年工作總結
**街道辦事處2009年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辦事處黨委、行政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按照上級的安排部署和各項責任制的要求,團結奮進,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F將2009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2009年主要開展的工作情況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在今年的黨建工作中,辦事處緊緊圍繞 “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活動中注重突出特色,不斷探索新經驗、好做法,把學習具體化、形象化。黨委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分管工作,明確調研主題,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認真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把調研走訪與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努力增強學習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有序地參與實踐活動,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各社區圍繞辦事處黨委提出的“一到兩年時間把118個居民小組代表培養成黨員、把居民小組全部創建為黨小組”的目標,加大黨員的培養發展力度,建立健全黨組織機構,使黨組織覆蓋到基層,扎根在農村。在年初的換屆選舉中,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基層民主,選舉產生了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結構合理且富有生機活力的新一屆社區領導班子。強化集體經濟的管理,深入開展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1.北部新區、省級**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
一是征地拆遷工作進展順利。今年共完成并移交了市廣電中心、博物館、市公安局、昭通綜合批發大市場、火車站貨場平安社區部分、箐門變電站以及1號、3號4號、16號安置點等建設用地共1046畝。涉及**、水平、桃源三個社區的國際商貿城、房地產開發用地、糧油市場、朱提大道兩旁、儲備用地、1號安置小區建設用地、安全事故救援應急中心、馳宏鋅鍺公司共計2900畝的用地丈量工作已接近尾聲,年內將全面完成征用工作,2009年完成征地將達5000畝,超額完成下達3000畝的任務。石渣河、富強社區1000余畝的征地工作即將啟動;二是拆遷工作有力推進,拆遷房屋695戶,拆遷房屋面積123943 m²;三是安置小區建設正式啟動。水平社區第16號安置點于2009年8月10日拉開序幕,標志著規劃區農民的宅基地審批轉入城市安置。16號小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進,3號4號、7號等安置點建設正在積極協調,爭取盡快實施。安置小區建設將有力地促進北部新區、工業園區建設;四是各項工程順利推進,全力化解各種征地拆遷等矛盾糾紛,確保了箐門四縱、園區一縱、邦漢路、昭通大道等6條城市主干道、綜合批發市場、廣電中心、紫光大酒店、盛世水岸、楊馬公路等工程順利進行;五是省級**工業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園區內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已有11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部分企業已入園開工建設;六是全力配合區項目辦完成了世行貸款項目的調查、評估、統計等工作。
2.違章建筑反彈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辦事處黨委、行政按照區委、區政府和管委會的要求,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居民組織法、國土法等法律法規,突出集體經濟組織在管理集體土地和查處違法占用土地中的地位,強化集體經濟組織對集體土地的管理,把違章建筑、違法占地治理的權利和職責交給社區和小組,發揮社區的主體作用,加強對侵害集體土地和集體利益的違章行為進行整治;另一方面加強日常監管,城管人員、國土人員,不分星期天和節假日,進村入戶,發現一家就配合村組整治一家。今年來,發出停建拆遷通知700余份,強制拆除違章建筑380余戶,群眾自行拆除違章建筑300余戶,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323余份,制止違法用地建房行為323宗。違章建筑得到有效遏制。
3.城市建設管理秩序得到有效維護
堅持“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實城市建設管理的工作措施,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成立三個中隊,組成強有力的城管執法隊伍,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領導和部門領導配合抓的格局。全年共開展集中整治活動40余次,取締火車站占道雨棚29個,取締臨時攤點120余戶,樹立了新區良好的城市形象。
(三)“三農”工作取得長足發展,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
1.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1)農業產業的“三基地”建設全面推進。一是在黃竹林、平安、石渣河社區完成新疆核桃苗種植2226畝,又將啟動10000畝的新疆核桃苗種植,通過該項目的輻射帶動,促進辦事處的干果基地建設;二是確定了以黃竹林、永樂社區為中心的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在基地內實施的黃竹林社區海壩周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正在進行之中,在項目的帶動下,蔬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三是繼續鞏固煙葉生產的支柱作用,在今年的烤煙生產工作中,結合城市開發建設,早安排、早部署,合理規劃,落實烤煙種植面積9324畝,在收購工作中,加大對煙販子的打擊力度,加強與煙站的協調,圓滿完成了2.85萬擔的煙葉收購任務,收購均價為14.03元/公斤,實現產值2000萬元。在2010年烤煙生產上,提前規劃、合理總局,作了全面科學的規劃,為來年烤煙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三大產業”建設得到鞏固和加強。
一是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積極協調信用部門貸款支持發展畜牧業,確保了群眾養殖積極性得到恢復提高,飼養20頭以上肥豬養殖大戶32戶,其中年出欄肥豬300頭以上養殖大戶6戶;養禽1000羽以上養禽大戶39戶,養牛20頭以養殖上大戶3戶,養羊50只以上養殖大戶12戶,其中飼養羊100只以上養殖大戶2戶。根據上級出臺的加大對生豬養殖相關惠農政策的規定,辦理2008年能繁母豬補貼982戶,補貼能繁母豬2124頭,補貼金額21.24萬元;辦理2009年能繁母豬保險949戶2080頭。
全年共出欄生豬19574頭,生豬存欄19574頭,牛存欄977頭,馬騾存欄256頭,羊存欄844只,家禽存欄87821羽,出欄肥豬41215頭,豬肉產量4740噸,出欄大牲畜408頭,牛肉產量51噸,出欄羊1653只,羊肉產量25.5噸,羊毛產量3.5噸,出欄家禽116150只,禽肉產量185噸,牛奶產量3450噸,禽蛋產量206噸,肉類總產5001.5噸。
二是城市服務業健康發展。城市的開發建設為失地農民的再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城市建設、公共衛生等方面,辦事處主動爭取,大力引導,吸納了上千人的勞力參與到城市建設中,開展創業貸免扶補工作。另外,許多農民也圍繞城市的服務功能,在餐飲、運輸、建筑、營銷等行業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
三是勞務經濟平穩發展,勞務經濟成為**辦事處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辦事處及社區積極引導,促進發展,成功介紹38名人員就業。據不完全統計,全辦事處有5000人左右在外務工,每年能帶來4000余萬元的經濟收入。
2.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爭取各方支持,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興修水利設施和人畜飲水工程。協調相關部門,爭取國家投資47.9萬元,群眾自籌33.4萬元,完成了永樂、水塘壩兩個社區城市自來水管網工程,解決了5個組668戶2672人的人畜飲水問題;爭取國家投資80余萬元,實施了**1-7組852戶,3407人、1700頭大牲畜的人畜飲水工程;充分抓住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機遇,強化村莊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2008年投資336.8173萬元,涉及4個社區16個自然村總長14842米的路面硬化的掃尾工作,今年積極組織向上申報了涉及**、黃竹林、永樂三個社區10個項的工作,目前已立項的兩個項目正在積極組織實施。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非規劃區的道路交通條件,增強了發展的動力;加強對灌溉溝渠的管理、養護,投入資金2.6萬元,完成瓦窯河、窯灣河部分河段清淤工作,投資1.5萬元,完成老干閘灌溝水毀工程單面擋墻60米,機耕橋涵1座。
(四)農村保障體系得到鞏固和完善,惠民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
1.衛生保障體系得到鞏固
加強衛生系統工作人員的管理,強化業務培訓和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得到進一步鞏固,2009年門診人次53550人,減免金額132.0553萬元,住院補償人次71人,減免金額20.9323萬元。在2010年的籌資工作中,籌資人數和比例較2009年都有明顯的提高,到目前為止籌資比例已達到95%以上。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全面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共有1117人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2.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加強
2009年新增農村低保125戶136人,現已有2392戶2929人納入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有73戶93人納入城市保障,并在全辦事處開展城市居民摸底調查,對符合條件的415位城市居民向上申報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發放185656元復原退伍軍人補助,前三季度發放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23267元,發放了542位高齡老人生活補助41450元,發放五保、孤兒救助195600元;積極配合區政府修定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實施意見》,社會保障體系得到鞏固和完善。
3.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2009年糧食綜合直補資金兌付工作全面完成,共發放糧食直補資金85.56萬元。家電等下鄉工作宣傳到位,全面推進,現已辦理發放補貼的有冰箱103臺、彩電45臺、洗衣機29臺、微型車46輛、輕型載貨車28輛、摩托車787輛,發放補貼金額75.78萬元。
(五)堅持科學統籌,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1、平安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全年共立刑事案件215件,破案151件,破案率70.2%,抓獲刑事作案人員57人,其中逮捕40名,抓獲批捕網上在逃犯13名;發治安案件117件,查處117件;強戒吸毒人員62人,送違青幫教學習班12名。加大對重點人員的監督管理,做好刑釋人員幫教工作,加強正面引導,消除偏見,贏得社會支持,預防和減少刑釋解教人員重新犯罪。強化對行業場所的管理,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加強警力對治安復雜區域、重點路段的巡邏力度,加強治保會建設,平安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及時排查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實行重要信訪案件包保責任制,對部分重點信訪案件實行限時辦結,極力化解矛盾糾紛,勸返上昆上訪20人次,勸返市級上訪50余人次。接待群眾來訪700余人次,下訪接待群眾500余人次,解決歷史遺留上訪案件3件,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函9件,辦理區督辦案件7件,處理重大上訪事件4件。調處各類糾紛136件,成功129件;司法調處12件,成功12件;聯合社區調解43件,成功37件,防止民事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8件57人,防止群體性事件5件379人。狠抓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宣傳8場次,受教育人數2.1萬余人。
2.安全生產工作成效明顯。
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書寫宣傳標語50條,全面安排部署各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協助**區農機監理站檢審127輛拖拉機,確保了農機的安全作業。共到礦山檢查88次,查出安全隱患226條,對轄區內的4家?;泛?家一、二級煙花爆竹經營企業檢查28次,取締非法生產加工煙花爆竹點1處,沒收非法生產成品273袋。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對轄區內的食品安全進行檢查,對存在隱患的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書。全年安全生產態勢良好不,沒有出現一起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3、計生工作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嚴格按照責任制的要求,加強領導,強化管理,落實責任,抓重點、突難點,完成了上級下達的2009年各項重要任務指標,醫學監護力度進一步加大,臺帳管理進一步完善。2009年綜合節育率84.01%,出生率10.91‰,死亡率3.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8‰。完成結扎469例(占任務數的120.26%),其中二孩結扎完成334例(占任務119.28%);一放完成319例,占任務的127.6%;征收社會撫養費100.68萬元(區下達任務數18萬元),占任務數的559%;發放農村獨生子女證15本,占任務數的100%。強化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對流入轄區內的2152名流動人口進行認真清查登記。
4.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林改工作進展順利
為美化家園,提升**形象,進行城市周邊墳墓綠化治理工作,目前水塘壩社區的回族墳地面山綠化打塘工作已完成,共計打塘26000多個。加大對森林防火的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制,利用多種方式強化護林防火宣傳,組建護林防火應急分隊,在火災高發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確保了全年無大的火災事故發生。嚴厲打擊非法煤礦,炸封非法煤礦5口,強化非煤礦山治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自2008年11月正式啟動以來,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和深入細致的工作,共完成平安社區4、5、7、8、9、11、12七個組的內外業工作,涉及292宗土地。
4.其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認真貫徹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所有學生全部免繳雜費、課本費,1690名中小學生享受寄宿貧困生家庭生活費補助,師德師風建設得到加強。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有效推進,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婦幼保健工作有效開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積極發揮相應的職能作用。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民安置小區建設滯后,成為制約征地拆遷工作推進的最大問題
隨著新區開發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失地農戶和拆遷戶越來越多,農民安置小區建設越來越緊迫和重要。通過安置小區建設,可以化解諸多矛盾,全面推進征地拆遷工作,有利于把農民手中的資金及時吸引到小區建設上,避免產生新的違章建筑;有利于減少過渡性安置補償費;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安置點滯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征地涉及面廣,拆遷面大,安置對象多,安置所需資金量大。當前各社區征用必須啟動的安置點是**3號4號、6號、15號,桃源5號、7號,石渣河2號、12號。二是部分安置點仍未確定,影響征地拆遷安置進度,如近期征用涉及的**12、13組,平安社區2組火車站貨場征地等,都未明確安置點。
(二)違章建筑整治難度大
由于長達10年的建房手續停批,部分群眾客觀上需要建房,另外,部分群眾受利益的驅動,貸款建房、借款建房、合資建房騙取補償,給違章建筑整治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辦事處雖然在該項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只是治標,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加快安置小區建設進度,啟動非規劃區宅基地審批。
三、2010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推進北部新區、省級**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區委、區政府、管委會的安排部署,抓好征地拆遷安置的各項任務,確保項目按時推進。工作中,尤其要抓好安置農民安置小區建設,安置小區建設是征地拆遷工作的核心,使農民搬得出、安得下、有發展,才是工作的最終目標,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抓好農業綜合開發,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繼續強化以烤煙和蔬菜種植等為主的支柱產業。
(三)全力做好為民辦實事項目。把為民辦實事作為一種理念,貫穿到辦事處的日常工作中去。要求各部門認真抓好項目落實工作,尤其要落實好群眾反映強烈,急需解決的項目,要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表,逐項抓好落實,把好事做實,把實事辦好。
(四)全面加強社區建設、切實提高社區服務水平。一是力爭解決沒有辦公用房社區的辦公樓建設問題。二是要采取多種形式對社區干部進行培訓,堅持定期考核制度,不斷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進一步加大再就業工作力度,擴大崗位挖掘范圍、強化技能培訓與崗位安置相結合的培訓目標為主要內容,加強基礎資源管理,全面促進再就業工作。
(五)圍繞城市建設,發展二、三產業。按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辦事處大部份區域屬新城區發展的范圍,在今后的工作中居民新區建設、征地拆遷、勞動力轉移將成為辦事處工作一大重點。在新區建設上,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讓居民圍繞市場建新區,新區的建成讓居民能有一條生計的路子。在城市建設發展上,引導農民緊緊圍繞城市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版權聲明:
1.十號范文網的資料來自互聯網以及用戶的投稿,用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免費閱覽。
2.《2009年街道辦事處工作總結》一文的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轉載或引用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3.如果本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及時刪除。